會收錄這本書,主要在於看到了這一篇書評,輕描淡寫的陳述他所閱讀到的故事,卻很精準的表達了這本書的內涵,是一本好書,也是一篇好書評。推薦一下!

另外相關的文章可以在這裡找到:
http://www.erenlai.com/


*********
書名:《黃昏時出發》
Starting out in the Evening

布萊恩‧莫頓(Brian Morton)著

王聖棻、魏婉琪譯

麥田出版 200710

 

撰文│ 李禮 君


「她不知道他到底是個英雄,抑或是個浪費了一生的人。」

這句話出自一個名叫海瑟的女人。她喜愛小說家席勒的作品,選擇以他的作品作為碩士論文題目。他的小說曾陪伴她度過最徬徨不安的時期,也助她做出了選擇。在尚未和他見面之前,她覺得自己早已愛上了他。她二十四歲,而他七十五歲。

他們相遇時,老作家一心只想完成此生最後一部作品,死而無憾。雖然他之前的四部小說已全部絕版。在所謂的「文壇」中,他並未成為一號人物──無論在「名」或「利」方面。

這是布萊恩‧莫頓的作品《黃昏時出發》。小說家寫小說家。就像畫家的自畫像,作家刻劃出自己寫作生活中所有的一切,包括最榮耀與最不堪的、最愉悅與最痛苦的、最公開的與最私密的。

如同這部小說中最長的第十二章所描述的(這一章可說是整部小說的縮影),席勒帶海瑟共赴一場文人的宴會,他想帶年輕的海瑟「見見世面」,心中卻仍難以忍受那樣的虛假場合。海瑟和一位女編輯相談甚歡,竟讓席勒妒火中燒。嫉妒的餘火和海瑟親暱的舉動,使他們度過了一個「激情之夜」。小說中鉅細靡遺地描繪席勒身體和心理的變化──絕大部分是窘迫、尷尬而不安的。事實上,在整部小說之中,針對席勒的身體細節、生活起居的瑣碎描寫處處可見。

作家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的篇幅,描寫一個老作家的肥胖、尿失禁和呼吸困難?

在第四十一章,席勒在浴室中風。他在昏迷的瀕死經驗中回顧了自己的一生,最後想到他的最後一本書尚未完成,而選擇回到他殘破不堪的身軀。他的女兒艾瑞兒想起兒時爸爸說故事時常講的一句玩笑話,讀來令人驚心:

「怎麼會這麼快就這麼晚了呢?」

在我看來,作家對席勒身體的描寫,正展現了小說家生命中必然面對的衝突:不計名利、幾近苦修般投入寫作的作家,與汲營名聲、追求外在地位的「文壇」之間的衝突。且在有限的生命中,作家彷彿與時間賽跑:當人生閱歷與寫作技巧越見豐厚,體力卻漸走下坡。

面對這兩種衝突,作家的武器是「誠實」。所以在第五十一章裡,席勒中風出院後第一次與海瑟見面,竟重重地打了她一個耳光,因為她以虛偽的言辭「安慰」席勒,違反了文學評論者應有的誠實。

「如果你是一個作家,你就會不斷地寫,即使你寫的東西沒有人會看上一眼。」這是莫頓在自序中的告白,也是席勒中風後,拖著蹣跚的病體,坐在打字機前繼續寫作的姿態。那是英雄的姿態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uice 的頭像
    louice

    散佈空氣裡的知覺

    lou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